首页 玉环 视听 聚焦 评论 图片
“二等座院士”身上最闪光的精神
2017-06-16 14:44:53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昌俊

  近日,一位其貌不扬的老先生在高铁二等座上笔耕不辍的照片刷屏网络,感动无数网友。照片中,白发苍苍、脚穿旧皮鞋,专注于修改文件的老人,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刘先林,他今年已经78岁。网友称他为“高铁二等座最高贵乘客”,直呼“又见扫地僧”。(6月14日人民网)

  “二等座”“旧皮鞋”“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样一些标签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或多或少呈现出一种有违惯常认知的冲突感。这也正是这张照片瞬间走红的重要原因。与此前“扫地僧”院士李小文的评价一样,舆论对“二等座院士”刘先林,也表达了一致的点赞和抒情。

  在习惯讲究排场、身份的今天,一位老院士放弃本可享有的一等座待遇,主动“降座”到二等座,且过程中还不忘工作,确实堪称是一股清流,当然配得上舆论的称赞。但若仅仅只看到这一点,显然是不够的。单以不坐一等座来评判一位院士的“道德操行”,也终究是肤浅的。在我看来,除了卓越的研究贡献,刘先林院士身上最弥足珍贵的一点,还是其表现出来的职业精神。

  据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的回应,刘先林之所以放弃一等座,主要是为了“方便与不能乘坐一等座的同事交流”。换言之,“降座”,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此外,据说刘院士在火车上工作是常态,为了节省更多的钱搞科研,他还拒绝为自己配司机。

  从这些细节不难看出,无论是坐二等座,还是生活上简朴化,刘先林身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把自己的科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这种种表现,都反映出其作为学人的专注和投入。而这种品质,在今天这个时代恰恰是比较稀薄的。因此,致敬刘先林这样的院士,不是说每个科学家都应该像他这般简朴,不爱名利,而是说,学人对于科研的投入与付出,至少要能够与其获得的名利相对等。而这一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业精神,其对任何职业者的要求都一样。

  一定程度上,“扫地僧”院士也好,“二等座院士”也罢,他们之所以走红,就是因为他们所展现出的风范和形象,契合了物质时代人们心中对某种纯粹东西的渴望。比如,对工作的专注,对专业的敬畏。对此,有人习惯性以“拿着高片酬但蹭破点皮就要上头条的娱乐明星”来与刘先林院士这样的“朴素”作对比,其实是不太恰当的。作为娱乐明星,他们的任务或说职业就是娱乐大众,这要求他们必须“蹭头条”,只要不突破法律和道德边界,并没什么问题,但对科学家而言,职业特性要求他们必须能够坐得了冷板凳。虽说不一定要表现得如刘先林院士这般突出,但尽量远离舆论场的喧嚣,却是必要的。

  其实,科学家也是凡人,我们不必遵循特定的生活范式去评价他们。社会可以有像刘先林、李小文这样的“隐士”院士,也可以有站在聚光灯下的科普达人,但有一点应该坚守,那就是作为学人该有职业精神。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围观“二等座院士”,最大的公共价值,正在于从这样一种传统的学人精神和状态中,习得一种专注的职业精神。


[责任编辑]:章雪丽
[原标题]:“二等座院士”身上最闪光的精神
[原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7-06/16/c_1121152841.htm

专题报道
专题丨2024浙江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
网络中国节·春节
2024新春走基层
一步一履总关情
在”浙“里看见全民反诈
“援”味生活 深情回望
开展“扫黄打非” 共筑精神家园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图片新闻

坎门:“乡村艺校”热闹开课 坎门:“乡村艺校”热闹开课

大麦屿:专家现场支招 为健康加“骨”劲 大麦屿:专家现场支招 为健康加“骨”劲

芦浦:线上线下齐发力 严防毒品原植物种子落地 芦浦:线上线下齐发力 严防毒品原植物种...

清港:巧手做青团 巾帼倡清廉 清港:巧手做青团 巾帼倡清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中共玉环市委宣传部主管  玉环市传媒中心承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12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3]31号;浙ICP备09058876号;浙公网安备33102102331084号
© 中国玉环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无限玉环

玉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