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功臣王春花:纪念章献给家乡


2018-01-19 15:26:35  来源:中国玉环新闻网  作者:谢冰清  

  2017年年底,王根寿接到了外甥李超的电话:“舅舅,我想要把九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发给我母亲的纪念章送回玉环,你帮我打听一下哪里可以存放?”这枚纪念章,全名叫作“纪念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0周年纪念章”,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50周年而特制的,赠予当时为研发氢弹隐姓埋名20多年的研究人员,王春花,这位出生在清港芳斗小山村里的女性就是这几千人当中的一员。

  见字如面,200多封家书牵动漫长岁月

  王春花生于1940年2月28日,于2011年12月3日与世长辞,所以她的生平事迹,只能从她的弟弟王根寿口中,以及朱仁巴老先生《“两弹”功臣王春花生平事略》和她在1997年文史12辑中由她所写的《我的工作及获奖情况》中可见一二。王春花老家在清港芳斗,名字是外公起的,女儿是朵小花,又生于仲春二月,就取名春花。春花是长女,长大后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照顾弟妹,自幼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1960年,王春花楚门中学毕业,考取了当时核工业部办西安机器制造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名九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工作。她在《我的工作及获奖情况》中提到——“提起九院稍知道内情的人都有几分神秘感,由于这几分神秘,我父母及所有亲朋好友将近20年不知道我工作单位及具体地址,由于这几分神秘,我们在四川北部大山沟里渡过了人生最宝贵的青中年时代。直到90年代,国家号召国防科技为民用服务以后,九院才搬迁到四川北部XX市,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城。”翻阅百度百科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话“1990年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调整中物院管理体制,由国防科工委归口管理,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成为相对独立的国防科研事业单位。同年,开始逐渐向新基地绵阳科学城(839工程新区)调整搬迁”。可见,王春花所提到的四川北部XX市,其实指的就是新基地绵阳科学城。

王春花到戈壁滩实验基地时在车站留影

  毕业后这一去,就与家乡隔了千重山。音讯还是能通的,家里人知道她在中国的某一个地方,但具体不知道在何处,每月王春花会寄一封信来,薄薄几张纸里,寄托着浓浓的思念,回信的人一般都是弟弟王根寿,他也把千言万语诉诸笔端,但又不能太过多情,怕身在远方的大姐会接到家书后更添愁绪。“我们当时知道她在四川,但不知道在哪个地方,信都是寄到信箱里的,成都302信箱,一个月大约会来一封,但是这20多年,我们就没有见过面。”王根寿说,姐姐结婚时也只是写了一封信,简单地给家里人介绍了一下丈夫李振林的情况,后来家里几个弟妹结婚,姐姐也没有回来过。这一去就是近20年,直到80年代才公开,家里人才知道虽然信箱地址在成都,可是王春花在青海海晏金银滩221、绵阳梓潼长卿山902、绵阳科学城839都曾经渡过了漫长岁月。

  两弹功臣,直接参与氢弹试验

  “我姐姐分配到九院工作之后,成为了直接参与研制两弹的高级工程师。开始时,她是同两弹元勋邓稼先在同一办公室,那时邓稼先是他们的组长。据我了解,我姐姐是台州第一个直接参与研制,多次去戈壁滩试验基地进行核试验,并多次去北京钓鱼台和怀仁堂参加授奖大会的人。”对于王春花为两弹试验所做出的贡献,王根寿很自豪,他曾经在2000年后,给学生上第一堂物理绪论课时,为了教育学生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献身科学,就把姐姐王春花作为例子告诉学生,他是这样说的:我的大姐毕业于楚门中学,在九院成为研制两弹的高级工程师,并有多项科研成果在国家和部级获奖。直接参与两弹研制并多次到戈壁滩试验基地进行核试验的,玉环只有一个,而我家就有两个。学生们听得一头雾水,王根寿才解释道姐夫是湖北襄樊人,他们两人都是直接参与的。

  中国的氢弹研究时间只比原子弹晚一点,1967年6月17日成功引爆。从原子弹试爆到氢弹试爆,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英国接近5年,法国是8年多,但是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

  王春花在《我的工作情况及获奖项目》中用平实的语言阐述了自己的工作——

  九院是毛主席、周总理生前亲自批准组建的单位。这里集中了我国一大批顶尖科学家,在这里从科学到工人都按周总理提出的“严肃、认真、周到、细致,万物无一失”指示进行一切科研工作。我从学校来到九院,被这里的良好科研条件及具有高度科学性与工作责任感的群体吸引住了,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我的主要工作,一直担任XX定型及XX实验总体工程设计。九院是一个多学科的科研单位,把理论、工程设计、实验、生产融为一体。对于每一项科研项目从方案提出到产品设计完成,直到试验成功都要经过反复论证、精准计算,并进行各种实验等等。为了确保设计的产品达到万无一失,为了圆满完成任务,我多次参加国防科工委及原核工业部组织的方案论证与工程协调会议和各种调研工作。五次去新疆试验基地参加XXX弹试验。面对威力无比的产品及恶劣的环境条件,没有时间考虑自身的安危,全身心地投入各种准备工作,做到精益求精,比艺术家创作作品还要精细,因为艺术作品失败了可以再来,而我们的作品一旦失败,对人民、对祖国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翻看王根寿珍藏的老照片,从风华正茂的20多岁到两鬂斑白的晚年生活,王春花一如朱仁巴老先生在《“两弹”功臣王春花生平事略》中所记述的那样:她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不事张扬,穿着很朴素,哪像是一个“两弹”功臣的高知,只有架在鼻梁上的那副金丝框眼镜,才稍稍透出一丝科学家的风范。最近的照片是在2007年5月,王春花、王根寿陪着父亲王守和旅游,姐弟两人与父亲留下了许多合影。其中有一张是在四川拍的,照片上的王春花清瘦和蔼,露齿而笑,是一位优雅的老太太。因长期接触辐射物质,2009年王春花得了一种怪病,凡诊治过她病情的专家教授们,均无法确诊她的病因。从2009年生病直到2011年12月3日辞世,最后几年她是在病床上与病魔抗争中度过的。

  2017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了纪念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0周年,特制作“纪念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0周年纪念章”,赠予每一位曾为两弹事业做出贡献的功臣们,王春花这一枚就到了儿子李超的手上。“我姐姐是玉环人,但只是在玉环度过了短暂的20年,之后就去了外地研制‘两弹’,家乡对姐姐来说虽远却有着非凡的意义。我想,我姐姐是很想为家乡留下一些什么的,我的外甥李超肯定也是这样认为,所以,他想要把这枚纪念章送到玉环来。”王根寿说。

王春花(左一)与父亲王守和、弟弟王根寿

  目前,王根寿已与市档案局联系,将这枚珍贵的纪念章存放至市档案局保管。不久之后,李超将会带着这枚纪念章来到玉环,替他母亲王春花将纪念章献给家乡。纪念章外包装上有这么一句话——献给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做出贡献的中物院人。这枚纪念章十分珍贵,仿佛穿越了岁月又将我们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在大山深处、在戈壁滩上,那些曾与外界断绝通联、隐姓埋名20多年的两弹功臣中,有一位玉环人王春花,为祖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贡献。(相关照片由李超提供)

玉环市文明办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