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玉环 视听 聚焦 评论 图片
文明祭扫,让清明更“清明”
2025-04-03 14:29:12  来源:中国玉环新闻网  作者:玉平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落月寄哀思。?清明,一个连接生死的节日,承载着中国人对故人的追思与对生命的敬畏。传统习俗里,祭祀先人要先除杂草、添新土,再摆供品、燃炮竹、焚香纸。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曾经“纸灰飞作白蝴蝶”的诗意,越发与现今追求环保、安全的理念相背离。如何让清明既保有文化根脉,又焕发时代新意?文明祭扫,正是破题的关键。

  文明祭扫,是传统与现实的“和解”。?随着清明的临近,各地也开始广发文明祭扫倡议,借助技术的进步,不少实践已在传统与现实间摸索出折衷方式:在浙江安吉,村民用鲜花换取纸钱的政策已推行多年,山林间的浓烟与灰烬被一束束白菊替代;南京雨花台功德园的“记忆之树”下,逝者的音容笑貌通过二维码长久留存,扫码即可寄托哀思;云祭扫平台的普及,更是突破时空限制,无论何时何地,皆可“云端尽孝”……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兼顾现实与传统,为文明祭扫提供了更多可能,这类创意绝非对传统的简单切割,而是以创新性传承的智慧,让清明文化永葆“清净明洁”的本真。

  文明祭扫,是生态与文明的“共生”。清明时节,因焚烧祭祀引发的山火新闻仍不时见诸报端。2024年,我国共发生295起森林草原火灾,其中近六成由人为原因引发,而祭祀用火排在第一位。?文明祭扫的内涵,既有对绿色环保的践行,也有对生态养护的守望。敬畏自然,同样是文明的一部分。近年来,不少地区及公墓开始推行用电子香烛替代明火,推广可降解骨灰盒与纸质祭品。当我们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守护“祭扫不留痕”的自觉,便是将献给先人转瞬即逝的烟火,转化为永续生长的绿意。

  文明祭扫,是精神与行动的“共进”。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更深层的文明,在于对“厚养薄葬”的领悟,真正的尽孝道,不在于葬礼的排场,而在于生前的关怀。如江苏某社区推出“时间银行”项目,鼓励年轻人为孤寡老人提供陪伴服务,将孝心转化为日常行动。文明祭扫的推广,需要制度引导和公众参与。政府部门可通过补贴鲜花、开放公益生态葬区等政策降低文明祭扫门槛。社区与学校则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文明祭扫的意识。当文明祭扫从倡议变为习惯,清明自然会“更清明”。?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文明祭扫,既是对自然的尊重,对安全的守护,更是对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赓续。当我们用数字存储记忆,以松柏代替香烛,让孝心化作生前陪伴,清明方能“清”心见本,“明”德致远。


[责任编辑]:张滨
[原标题]:文明祭扫,让清明更“清明”
[原地址]:

专题报道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我们的节日·清明
2025全国两会
蓝话筒丨玉环普法
网络中国节·元宵
网络中国节·春节
2025新春走基层
网络中国节·重阳
我们的节日·国庆
网络中国节·中秋
图片新闻

市集摆摊 市集摆摊

玉环的这群孩子,在全国舞台上太优秀了吧 玉环的这群孩子,在全国舞台上太优秀了吧

井里有什么? 井里有什么?

台阿展翅飞 天涯若比邻 台阿展翅飞 天涯若比邻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中共玉环市委宣传部主管  玉环市传媒中心承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12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3]31号;浙ICP备09058876号;浙公网安备33102102331084号
© 中国玉环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无限玉环

玉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