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玉环 视听 聚焦 评论 图片
修古韵心学 悟知行明止
2025-07-11 09:12:14  来源:中国玉环新闻网  作者:吴建怡

  在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作为阳明心学的萌发、成熟与传播之地,之江大地积淀着最为深厚的阳明文化。五百年间,“致良知”的澄明之心、“知行合一”的觉悟之道、“破心中贼”的淬炼之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新时代浙江人。

  阳明文化是浙江赓续历史文脉的一个重要结合点,与“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2006年,在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作的总序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便提到了王充、王阳明的批判、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在不同场合引用王阳明的学说和主张。它不仅成为了庙堂之上的规矩准绳,镌刻着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更是新时代依旧激荡着“此心光明”的回响。

  一、致良知:以“心即理”守廉洁初心,要留清白在人间。“吾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临终前的遗言,道尽了他一生对心性澄明的追求。在阳明心学中,“致良知”是核心要义,强调人本心自具天理,“廉洁与否”也皆由“心定”。正如《传习录》所言:“心所安处,才是良知”,唯有内心光明,方能抵御外物诱惑,做到“不欺暗室,不愧屋漏”。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认为廉洁之理无需向外求索,而应从内心出发。倘若党员干部能去除私欲遮蔽,使良知如明镜般昭然,自然能“清如水、明如月”“万物一体”。阳明心学将廉洁从外在规范升华为内在自觉,恰似一泓清泉涤荡人心。今人若能在纷繁世相中持守本心,便是对“致良知”最生动的践行。

  二、知行合一:以“事上磨炼”铸廉洁筋骨,不要人夸颜色好。“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强调廉洁不仅要思想觉悟,更要躬身实践。他曾以“守井”喻清廉:官员若守得住俸禄这口“井”,虽不富裕却可安身立命;若贪图外水灌井,终将井毁人亡。此喻与《王阳明家训》中“毋贪利”“能容人”的教诲一脉相承,也将廉洁之道融入日常修为,付诸于实际。历史上,王阳明在平定漳南之乱后,并未止步于军事胜利,而是推行“十家牌法”、设立平和县,以制度革新根除腐败土壤。强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亦需以“知行合一”为纲,通过沉浸式“精准滴灌”,让廉洁文化从纸面走进现实,走向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唯有在实践中“事上磨炼”,才能使廉洁之志化为铁骨铮铮。

  三、破心中贼:以“克己省察”养廉洁气节,历览前贤国与家。“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此语道尽人性博弈。他认为,贪欲如蔓草,唯有以“克己”之功日日修剪,方能护持良知不坠。廉韵绵长,从王勃“源洁流清”的警策,到包拯“清心直道”的箴言......都在阳明“破心中贼”的哲学思辨中升华为心性修养体系。这种“破山中贼”与“破心中贼”并重的治理智慧,也被曾国藩誉为“功不在禹下”。此外,王阳明在《示宪儿》家训中,以96字三字诗谆谆告诫子孙“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将廉洁教育融入家风传承。玉环环山小学的研学活动中,孩童们通过“阳明妙喻廉洁”故事,领悟“廉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正是“蒙以养正”,在孩童心中种下了一颗廉洁种子。让廉洁成为心灵的自觉选择,才能绘就“人皆可以为圣贤”的理想图景。

  “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从王阳明“万物一体”的济世情怀,到习近平总书记“永葆政治本色”的谆谆告诫,廉洁始终是民族血脉的精神坐标。新征程上,唯有以心学滋养“不想腐”的自觉,以知行合一扎紧“不能腐”的篱笆,以破贼之功夯实“不敢腐”的防线,让之江清流汇入中华正气长河,奔涌不息!


[责任编辑]:张滨
[原标题]:修古韵心学 悟知行明止
[原地址]:

专题报道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网络中国节·端午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我们的节日·清明
2025全国两会
蓝话筒丨玉环普法
网络中国节·元宵
图片新闻

市集摆摊 市集摆摊

玉环的这群孩子,在全国舞台上太优秀了吧 玉环的这群孩子,在全国舞台上太优秀了吧

井里有什么? 井里有什么?

台阿展翅飞 天涯若比邻 台阿展翅飞 天涯若比邻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中共玉环市委宣传部主管  玉环市传媒中心承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12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3]31号;浙ICP备09058876号;浙公网安备33102102331084号
© 中国玉环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无限玉环

玉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