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玉环 视听 聚焦 评论 图片
两两蜀葵相背开
2017-06-16 16:12:25  来源:今日玉环  作者:张金刚

  一座拱桥、一弯河溪、一方广场、一片瓦房,火红的蜀葵向阳绽放,自然拢成花篱,与民居、蓝天相映成趣。不由感叹:这次采风来对了!

  忽地,一群身着艳丽服饰、手持飘逸绸扇的舞者,伴着悠远的《荷塘月色》点燃了广场。绸扇时而摇摆,时而高擎,时而两把相背团成翩然花朵;蜀葵丛丛簇簇、一派绚烂,成双成对的蜂蝶在花尖飞舞。

  瞬时,心中默诵起那句“翩翩蝴蝶成双过,两两蜀葵相背开”。莫非,陆游也曾偶遇如此这般恬淡、和美的乡村画景?因蜀葵,诗兴起。唐代陈标的“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处只缘多”,令我对这非同凡品,却又稀松平常的花卉,更多了几分领悟。

  蜀葵,也曾高贵、儒雅。两千多年前,辞书之祖《尔雅》中,谓之“菺,戎葵”。与其亲族“扶桑”“木槿”“木芙蓉”,曾地位显赫,荣入汉代上林苑、三国铜雀台等皇家园林。更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为之代言,成为“蜀葵花神”,叹其短暂而绚丽的生命,如蜀葵般,朝阳中随风起舞,夕照中随风而逝,“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也更有蜀葵入诗、入画、入药、入食,千古流芳,世人对蜀葵之爱可见一斑。

  蜀葵,更是朴素、烟火。因原产四川而得名的蜀葵,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发源蜀地,却恣意播撒。每至一地,便“乐不思蜀”,扎下根来,广植于大江南北;且入乡随俗地多了“大麦熟”“端午花”“斗蓬花”“节节高”“寿其花”等乡土味儿十足的别称,大名却被淡忘。蜀葵不思乡?兀自揣度,或因子孙遍布天下,他乡已是故乡了吧!沟谷、河渠,平地、砾堆,寻常百姓之家,任意一地,皆可见蜀葵郁郁葱葱、娉娉婷婷的身影,自荣自花,给点阳光就灿烂,透露出特有的平民气质,颇具人缘。

  一日,重温经典动画哆拉a梦,惊喜地发现,大熊家院墙外也种满了一排排粉红的蜀葵。道道暖阳下,蜀葵怒放,儿童奔跑,再配以知了的欢鸣,童年美好的夏日时光,分外惹人欢喜;不由忆起了蜀葵相伴儿时的温暖情趣。春来,同学们将去年秋季采集的灯笼状的花籽打开,一片片摘下,埋入花池。不日,一簇簇嫩叶冒出,渐渐长成蒲扇大小;而后蹿出长秆,成对的花苞次弟攀高,超过窗台,一朵朵相背开出或单或繁、或淡或艳的一串串花朵。隔着玻璃窗,与课桌前的我,共同朗诵“聪明的你,告诉我,为什么时光一去不复返呢”。匆匆间,从春历夏至秋,又采摘花籽,等待下一季蜀葵花开。

  偶遇蜀葵是透过荧屏,在远隔几千公里外的鲜花山谷看到的。周小林用四年时间,为爱妻殷洁打造的梦想花园中,蜀葵最多。深红、桃红、秾紫、浑白、深黄,各种颜色;春庆、千叶、五心、重台、剪绒,各式品种。繁花、馨香中,周小林、殷洁在窗前暖阳里,相背而坐,深情地朗诵“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也一定很可爱……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就这样,他们携手走进了《朗读者》,走进了每一位渴望浪漫的人的心里。

  已至不惑之年的我,更愿活成一株蜀葵,静开在乡野;更愿如周小林夫妇一般,在房前屋后种满蜀葵,静看“翩翩蝴蝶成双过,两两蜀葵相背开”,宁静、淡然地陪她、陪己看细水长流……


专题报道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网络中国节·端午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我们的节日·清明
2025全国两会
蓝话筒丨玉环普法
网络中国节·元宵
图片新闻

市集摆摊 市集摆摊

玉环的这群孩子,在全国舞台上太优秀了吧 玉环的这群孩子,在全国舞台上太优秀了吧

井里有什么? 井里有什么?

台阿展翅飞 天涯若比邻 台阿展翅飞 天涯若比邻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中共玉环市委宣传部主管  玉环市传媒中心承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12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3]31号;浙ICP备09058876号;浙公网安备33102102331084号
© 中国玉环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无限玉环

玉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