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玉环 视听 聚焦 评论 图片
走故乡
2019-03-01 10:00:39  来源:中国玉环新闻网  作者:蒋慧君/文

大麦屿文化礼堂一角

  一个人,无论他外出多少年,走过多少地方,相信在他心中的某一角,总会有故乡的影子在缠绕。或许因一缕风,抑或因一个人,在不经意间牵动着他的思绪。因为故乡,是在外游子心灵栖息的地方,是他内心深处最深情的遥远。

  已亥猪年,少小离家、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的弟弟带着一家人回到老家大麦屿社区,同行的还有他来自南京的岳父母。虽说弟弟每年回家探亲,但此行意义非同往常。我们陪同弟弟一行,从“塘股里”到“后背山”,从“里旮”到“外旮”,从“台前”到“岩头”(渔货码头),从“西岩下”到“浮桥”(货运码头)边,在村道巷弄中攀高走低、迂回蜿蜒,着着实实把整个渔村转悠了一遍。行走之间,两位老人对女婿的家乡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知。

  初春午后,寒意料峭,天空中不时飘起若有似无的蒙蒙烟雨,轻柔似喷雾般,令脸上毛孔微凉舒展。我们将车子停放在大麦屿社区的办公楼前,从“塘股底”原先的石板路进入,沿着“百步岭”历阶而上。转角处,老屋阳台已微微探身,似乎在热切张望着远道而来的客人。继续上行,一楼小巧的道坦,还有门前那矮墩墩的围墙一一进入视线。不多时,整栋水泥钢筋结构的两间两层楼房就在眼前了。

大麦屿文化礼堂

  上世纪80年代初,辛勤劳作的父母倾其所有,在“百步岭”山顶的宅基地上建造起这栋房子。当我们从80多平方米的祖屋,搬进这宽敞亮堂的新房时,那种喜悦不言而喻,感觉自己的生活质量在“蹭蹭蹭”地往上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近40年的风雨侵袭,房屋的木制门窗被催开了道道裂痕,漆面斑驳褪色。自8年前妈妈住进弟弟为其购买的新居之后,老屋便出租给外来打工者。

  推开大门,触目而来的是位于房中间的圆形拱门和朱红色的油漆楼梯。我们曾在这里进进出出、上上下下,完成了人生中的大事。从拱门穿过,前面老式碗橱倚墙而立,这里曾置放过无数的“讲配”(菜肴)和诸多的碗碟。融传统屋灶与煤气灶于一体的灶台,是妈妈最亲近的地方,一盘盘有着渔家风味的菜肴就是从这里烹饪出来的,时隔多年还让后辈念念不忘。紧挨着的淋浴房,是由爸爸亲手设计并参与其中建造的,至今仍有使用价值。往日的余味,在细节中跃动。绵密的记忆,在满目的物什间泛起,令人温馨又感伤,熟悉又疏离。

大麦屿社区文化长廊

  餐桌边的墙壁上,赫然贴着两张地图。虽然上面有薄薄的塑料膜覆盖着,但地图表面已发黄发黑。记得当年弟弟离家前往北京上学时,爸爸特地买来中国地图贴于墙上。闲暇时,他会去浏览辨认弟弟就读大学的所在位置。如有亲戚朋友上门,爸爸便会指着地图跟大家说,阿年就在这里上学呢,言语之间有着不易察觉的牵挂和念想。等到弟弟大学毕业前往上海工作,爸爸又及时买来了上海地图。每当弟弟回转家门,聊及上海的某个地方,爸爸便会在地图上迅即找到。以至于他和妈妈去弟弟家小住时,总能在上海出行自如。用爱心辨识出来的地理位置,已然熟稔于心。只是爸爸没能看到或想到,当年弟弟会毅然决然地放弃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务员身份,辞职下海成为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中国合伙人。

三合院

  因老家地处山顶,周边无遮无挡,稍有微风便十分凉爽。于是,二楼阳台便成了我们夏夜乘凉的首选地。篾席、竹椅、角牌(四方)凳是乘凉的必备工具。月圆之时,月色皎皎,银辉遍洒。孩子们在篾席上翻滚打闹,累了就躺在阳台上仰望苍穹,数星星看月亮。而大人们,则置身于通透的微风中,沐浴在温柔的月色下,坐着凳椅上话家常。妈妈总是及时端上一大盆瓜果,让大家守着明月清风吃个爽。爸爸曾说,我们家空气好,到哪都不如住在家里舒畅。

  拉开后门,爸爸生前种下的樟树、柿树已跃过屋顶,高耸茂盛,生机盎然,需仰头才得见全貌。每每秋季,柿树上便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惹来一众小调皮来此摘果品尝。或许因这些树是爸爸种下的,妈妈回老家时,总爱转到后院去瞧上一眼。

  在很多文章中,关于渔村的描写,大多用“布达拉宫”来形容,比如温岭石塘、比如坎门东沙、比如鸡山本岛。而我们大麦屿社区,也是这样的建筑布局。依山而建的民居、挤挤挨挨、错落有致。你家的后门,便是我家的房前过道。站在大麦屿塘股(堤坝)边往上眺望,“布达拉宫”效果立现。人们口中的“大麦屿山”,或许由此而来。

  放眼整个渔村,大部分居民已搬离旧宅,在龙山社区、铁龙头等地购置新房。闲置出来的房子,除了住着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基本都租给了外来打工者。

四合院

  穿行在人们的房前屋后,迂回在石巷间。一抬头,视线立马变得开阔。原先可以在老屋阳台上看到的海景(因租户回乡过年进不了门),现在终于一览无遗了。还是那片熟悉的海域,还是那片熟悉的滩涂,还有那一艘艘停泊在岸边的渔船。空气中,渔村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

  顺势而下,那一幢幢有着年代感的石头房,围绕在我家祖屋的前后左右,儿时的记忆瞬间恢复。这里的每家每户我几乎都涉足过,只因光阴流转,物是人非,免不了一阵感叹。儿时印象中的高楼,如今看来却是又低又矮,令我一度怀疑自己的记忆是否出了错。

  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的祖屋,是在爷爷手上建造起来的。一排二层四间的青石瓦房,爸爸和三个叔叔各住一间。因爸爸排行老大,所以我们就住在最靠东边的那间,日常进入需步上十几级台阶,再经过一条宽不到一米五的门前过道。但就在这方小天地,却承载了我们太多太多儿时的记忆。夏天,我们在这里摆上小饭桌,吃饭、乘凉、织网、将尼龙线上梭。冬天,我们卸下门板,做作业、打乒乓球你扣我杀,过道变身运动场。从雏燕初飞到振翅翱翔,不论飞得多高多远,这里永远是我们的根。

  站在祖屋门前,发觉过道越发逼仄。六个人一站,几乎转不开身。细看我们家,一把小铜锁悬挂在门上,估计房客也回老家过年了。墙壁上或青或黄的石头块,纹理依然清晰,把祖屋点缀得极其清爽,好像刚刚被水冲洗过一番。粗砺的渔家石头房,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打磨之后,越发显出它的拙朴来,就这样惊艳于时光长河中。

  经台阶一路往下,终于抵达大麦屿社区原先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台前”。弟弟向其岳父岳母详细介绍了“台前”的过往盛况。只是他可曾记得,当年的自己体恤父母辛劳,放学后在这里摆摊出租小人书的情景?儿时经历的一些事,在时光门楣之后,依然可以珍藏。

  左转出门,弟弟提议去外婆居住过的三合院走走。站在三合院道坦上,弟弟挨着弟妹,让我为他们拍了张合影。彼时,一老妇从家中走出,看到弟弟又惊又喜,上前就是一阵热情寒喧。目之所及,忽地瞥见堂屋边上还坐着一对母女,她们也是院中的隔壁邻舍,见到我们又是一番问候。只是那位上了年纪的母亲,再也没有当年的干练泼辣劲儿,只静静地看到女儿与我们聊天,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仿佛所有的过往,都化作眼底的那一抹柔和。历尽世事沧桑,内心宁静安详,该是她这个样子吧?

  从外婆故居开始,相隔几米就是一幢三合院。哥哥向大家介绍说,再往前,便可看到更加原汁原味的院子了。在一幢三合院前,窗台下1955几个数字清晰可见,连道坦中间的小水沟还保留着原状。相比于其它院子个别住户的拆掉重建,最里面的这幢四合院则保存得最为完好。台门上方有着波浪型的镶边,大门两侧的青石板上,刻有“丹山凝瑞彩,碧浪焕文章”这样一副对联,古风古韵尽在其间。弟弟的岳父岳母见状纷纷举机拍摄,口中自是赞叹不已。只是岁月的风霜全写在四合院的外墙上,整个院子显得冷清寂寥,甚是萧条。哥哥告诉我,这幢四合院因年久失修,已被定性为危房了。

  途经大麦屿社区文化礼堂时,我们驻足停留。曾经的滩涂之地,如今的精神家园。绿植墙画、卵石小径、游乐设施点缀其中,充满着清雅的人文气息。礼堂的文化长廊中,村情村貌、渔业发展史、乡风民俗、崇德尚贤、历史名人等版块内容一一呈列,因而窥一斑而知全豹。在大麦屿村历任领导和现任班子名单上,爸爸和哥哥的名字赫然在目。如果说这是事业上的传承,哥哥做到了。

  举步向前,前面就是“岩头”了。以往坑坑洼洼的石头路,现在变成平坦的水泥路。由于年深日久,潮涨潮落,码头周边呈现出淡淡的暗黄色。那写在码头横梁上“大麦屿渔货码头”几个大字,需仔细辨认才隐约可见。适逢退潮期间,码头岸边露出了块石垒成的台阶,纤瘦而小巧。停泊在海边的渔船也裸露出朱红色船底,显现出流畅的弧度线条。举目眺望,天色苍茫,海水荡漾,渔船桅杆上的红旗正迎风招展。码头边,看不到以往出海归航、卸货运货时的热闹场景,四周静寂而安然。

  转身回望,那幢古老的四合院正静默地矗立在半山腰,与大海遥遥相望。这里一幢有故事的老宅,最兴盛时住着百多号人。正房、厢房,廊柱,还有青瓦、木门、木窗,构成了这座四合院朴素淡雅的基调。犹记得院中有口天井,采光良好。冬天时,阳光洒满院落。月圆时,月色清寂迷人。沿着天井四周或行走或闲坐,也是别有一番乐趣和意境的。就在前几年,家族后人在保留其四合院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将其中房间改为茶室。天然的海景房,加上袅袅茶香,成为极具个性的休闲处所,一度扬名在外。或许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引领大麦屿老宅的未来方向,是值得推广和效仿的。

大麦屿海边滩涂

  这趟故乡行,弟妹感触颇深,如能保留这些旧建筑,开辟旅游资源,打造具大麦屿特色的渔家民宿群,岂不美哉。而这,何尝不是我的愿望?只盼着哪位有识之士能慧眼识珠,为大麦屿这些老宅买单,将其打造成与其它渔村相比肩的海岛世外桃源来。

  在写这篇文章时,脑海中一直回响着《梨花又开放》这首歌的旋律,只是歌词被我任性地“篡改”,这应该是弟弟这个游子和我这个半游子(定居玉环近20年)的心声。“忘不了的故乡,潮水年年涨。浪蚀了码头,渔人依然在忙。忘不了的故乡,层层叠叠的民房。这里美丽富饶,这里鱼虾满仓。忘不了的故乡,妈妈守在电话旁。岁月刻画了她的脸,布满了几多沧桑。妈妈的爱啊,一如既往。重返故乡,让我再诉衷肠……”


专题报道
专题丨2024浙江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
网络中国节·春节
2024新春走基层
一步一履总关情
在”浙“里看见全民反诈
“援”味生活 深情回望
开展“扫黄打非” 共筑精神家园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图片新闻

坎门:“乡村艺校”热闹开课 坎门:“乡村艺校”热闹开课

大麦屿:专家现场支招 为健康加“骨”劲 大麦屿:专家现场支招 为健康加“骨”劲

芦浦:线上线下齐发力 严防毒品原植物种子落地 芦浦:线上线下齐发力 严防毒品原植物种...

清港:巧手做青团 巾帼倡清廉 清港:巧手做青团 巾帼倡清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中共玉环市委宣传部主管  玉环市传媒中心承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12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3]31号;浙ICP备09058876号;浙公网安备33102102331084号
© 中国玉环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无限玉环

玉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