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玉环 视听 聚焦 评论 图片
微短剧何以乘风起
2025-11-03 17:00:21  来源:中国玉环新闻网  作者:玉平

  10月15日,文旅短剧《海屿岛之恋》在台州1号公路玉环段龙脊驿站正式开机。这部采用“2分钟×50集”竖屏形式的作品,深植玉环本土文化基因,融入当地自然人文场景与精神内核,计划11月底全网上线,成为玉环文旅宣传的“活名片”。

  这样一部聚焦地方文化的微短剧,正是当下行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微短剧产业异军突起,发展态势迅猛,用户基础广泛。微短剧单集时长虽短,但具有叙事节奏快、剧情反转强、情绪爆点多等特点,深受海内外网民喜爱。行业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7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突破6.96亿,市场规模达634.3亿元。

  伴随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大,微短剧不仅是数字文化产业中最“吸睛”、最具活力的新赛道之一,也跻身中国文化出海“新三样”之列。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微短剧何以乘风而起?笔者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微短剧精准地乘上了技术的东风、消费的热风和资本的春风。

  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微短剧产业的崛起。在过去,拍摄一部影视作品需要编剧、导演、演员、摄像、后期等团队共同协作完成,制作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而如今,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持下,高成本的实景搭建、三维建模、后期制作,正逐步被文生视频、智能分镜、虚拟场景生成等新技术取代。例如,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作了国内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剧中的图片、视频、音乐和配音全部由AI生成。从剧本生成到场景搭建,从视频剪辑到多语种译制,新技术大幅提升了微短剧的生产效率,并有效降低了拍摄的成本与风险,推动了产业的崛起。

  微短剧的“短平快”特质精准契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从时间上看,微短剧单集时长通常控制在几分钟之内,完全适应现代人通勤、午休、排队、睡前等碎片化的时间空隙。这使得微短剧便于用户“即点即看”,大幅降低了内容消费的门槛和时间成本。从故事题材上看,微短剧多聚焦于都市情感、职场逆袭、家庭伦理等主题,语言通俗、情节直白,更容易让用户产生代入感和情感共鸣。从叙事节奏上看,微短剧大多采用快节奏、大反差、强情绪的叙事策略。往往在开篇就设置冲突或者悬念,并且在片尾设置反转或留下未解之谜,以激发用户继续观看下一集的欲望。所以,微短剧因其“短平快”的特质,备受广大用户追捧,迅速成为碎片化时代的内容消费新宠。

  商业资本的涌入催化了微短剧产业的成熟。微短剧项目的投资体量小、创作周期短、商业变现快,吸引了包括互联网巨头、影视公司、广电机构、文娱企业在内的多方商业资本的关注。同时,各地为了抢抓微短剧产业的发展红利,纷纷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加快了商业资本的涌入。例如,杭州市余杭区设立了全国首个网络微短剧发展基金,计划投入2亿元,全链路支持微短剧创作。各方资本竞相涌入微短剧赛道,不仅加速了产业链的整合与升级,也推动了整个行业向规范化、精品化转型,使创作内容逐渐从“爽感刺激”向“情感共鸣”转变,催化了微短剧产业的发展成熟。

  微短剧产业的崛起源于技术、消费与资本的共振,不仅是一场产业革命,更是一次文化创新。当前,微短剧已成为传播主流价值、赋能千行百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我们期待,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微短剧产业,能够乘风远航、扬帆出海,在全球文化版图上闪耀属于中国的光彩。


[责任编辑]:张滨
[原标题]:微短剧何以乘风起
[原地址]:

专题报道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网络中国节·端午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我们的节日·清明
2025全国两会
蓝话筒丨玉环普法
图片新闻

市集摆摊 市集摆摊

玉环的这群孩子,在全国舞台上太优秀了吧 玉环的这群孩子,在全国舞台上太优秀了吧

井里有什么? 井里有什么?

台阿展翅飞 天涯若比邻 台阿展翅飞 天涯若比邻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中共玉环市委宣传部主管  玉环市传媒中心承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12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3]31号;浙ICP备09058876号;浙公网安备33102102331084号
© 中国玉环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无限玉环

玉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