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玉环 视听 聚焦 评论 图片
警惕作风建设中的“疲劳综合征”
2025-11-21 10:56:00  来源:中国玉环新闻网  作者:董彤雨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而长路征途中却暗藏精神倦怠和初心磨损。当下,一种隐性的“疲劳综合征”正悄然侵蚀干部队伍:在反复强调的纪律面前逐渐麻木,在常态化整改中产生惰性,在长期攻坚中失去锐气。这种“疲惫”,绝非小事,而关乎作风建设的深层韧劲,亟须系统施策、精准发力,筑牢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堤坝。

  在作风建设推进过程中,“疲劳综合征”呈现出复杂的症状图谱。部分干部认为多年紧抓,积弊已清,滋生“歇歇脚”“松口气”的懈怠心态,对“阶段性成效”认知存在偏差。有的则在三令五申和反复执行中渐生“钝化心理”,对纪律要求丧失敬畏与警觉,视刚性约束为老生常谈,不断下探工作底线。更有甚者,在落实过程中擅自“变通”,热衷于打擦边球、钻制度空子,以更隐蔽的方式助长不良风气。另有干部陷入标准滑坡的误区,满足于“守摊子”,缺乏争先创优的内生动力。此类精神疲态若放任自流,必将蚕食来之不易的作风建设成果,甚至动摇治理体系的公信力。

  作风“疲劳”症状的背后,是激励缺位、执行失序、认知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在持续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缺乏相匹配的精神激励和制度保障,部分干部容易陷入“奋斗疲劳”,逐步放松自我要求,在“小节无害”的自我麻痹中渐失底线。同时执行过程中的“温差”亦会加剧痼疾:招商引资领域接待标准不一、失序频现;文山会海现象反弹回潮、屡禁难止;“八小时外”监管乏力、乱象频出。这类现象反映出干部工作标准模糊、约束不足,易导致作风整治流于表面,陷入恶性循环。此外,作风问题本身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老问题尚未根除,新变种又不断衍生,容易产生“抓不完、治不尽”的无力感,削弱了攻坚的决心与信心。唯有从认知纠偏与机制完善两端协同发力,才能在深层次上构建起标本兼治、长效稳定的作风整治环境。

  破除“疲劳综合征”,须直指病灶、多管齐下。首先,以科学激励提振“干部精气神”。建立以实绩为导向的激励机制,通过选树作风标兵、强化考核规范,将作风表现与晋升、评优直接挂钩,对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优先用、大胆用,让实干者有回报,同时需重视干部心理健康与发展可持续性。其次,以精准治理破“形式化陷阱”,切忌“一刀切”督查,针对不同领域制定“作风标尺”,窗口单位重点查办事效率与群众评价,执法部门聚焦公正廉洁与程序合规,乡镇基层则突出民生实事解决实效,让干部把精力用在“刀刃上”。再次,以多元参与破解“监督疲软症”,整合多方资源,引入群众担任“作风观察员”,强化监管常态化与穿透力。依托大数据平台精准比对工作成效与群众满意度,让“隐性懈怠”无所遁形。同时建立作风建设效果反馈机制,持续优化工作重点与监督策略,形成闭环管理。


[责任编辑]:张滨
[原标题]:警惕作风建设中的“疲劳综合征”
[原地址]:

专题报道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网络中国节·端午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我们的节日·清明
2025全国两会
图片新闻

市集摆摊 市集摆摊

玉环的这群孩子,在全国舞台上太优秀了吧 玉环的这群孩子,在全国舞台上太优秀了吧

井里有什么? 井里有什么?

台阿展翅飞 天涯若比邻 台阿展翅飞 天涯若比邻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中共玉环市委宣传部主管  玉环市传媒中心承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12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3]31号;浙ICP备09058876号;浙公网安备33102102331084号
© 中国玉环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无限玉环

玉环发布